2012-05-16 15:18
新聞速報
【中廣新聞/寇世菁】
為照顧生活突然陷入困頓的邊緣戶,台中市政府設有愛心食物銀行,全市二十七個點,每月固定發放白米,麵粉,沙拉油等物資,嘉惠近三千名民眾。縣市合併後,福利更升級,社會局規劃實體愛心食物銀行,命名為天下第一糧倉,以倉儲型態經營,社工訪視後,發出點券,讓弱勢民眾自行選擇最需要的物資。
台中市政府社會局表示,政府資源有限,民間愛心無窮,九十八年起,市府委託民間社團,開辦大墩愛心食物銀行,每月第四周的週末,依家庭人口數,固定發放白米,沙拉油,醬油,麵粉等民生物資,讓生活突然陷入困境,來不及列冊救助的邊緣戶,維持基本生活,食物銀行逐漸擴充,全市目前有二十七個點,嘉惠近三千位民眾。縣市合併升格一年多,社會福利更升級,社會局副局長利坤明表示,行之有年的食物銀行,雖然讓弱勢邊緣戶不斷炊,民眾只能接受各方捐贈的物資,沒有選擇權,今年規劃實體食物銀行,以倉儲型態經營,作法更人性,由社工訪視或區里長反映後,發出點券,讓民眾自行選擇最需要最想要的物資。
社會局透露,第一個實體食物銀行,預計六月在台中市火車站附近第一廣場成立,初步命名為天下第一糧倉,同時陸續會在大里,豐原及海線地區成立方便邊緣戶就近選擇需要的物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